我校代表团赴乌兹别克斯坦宣讲习近平法治思想 深化涉外法治交流合作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“法治同开放相伴而行,对外开放向前推进一步,涉外法治建设就要跟进一步。”为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,服务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下中乌法律领域交流合作需求,落实中国-中亚法律合作机制建设要求,10月15日至19日,我校代表团赴乌兹别克斯坦,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宣讲与合作交流。
代表团先后访问塔什干争议解决中心、塔什干国立法律大学和云德律师事务所(塔什干)等机构,就法律教育、商事仲裁、法律查明及人才培养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,达成多项合作共识。双方一致认为,应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,推动中乌法律合作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共建共享。
“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。”在塔什干争议解决中心,代表团与乌方就联合建设国际仲裁分中心达成初步共识,拟以“争议解决+法律服务+人才培养”为定位,联合组建专家委员会,制定仲裁规则、培训仲裁人才,为在乌中资企业提供高效、便捷的法律服务,助力构建公平、公正、透明的区域法治合作机制,积极回应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“要坚持在法治基础上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,在扩大开放中推进涉外法治建设”的实践要求。
在法律查明领域,代表团与塔什干国立法律大学、云德律师事务所签署三方合作意向,共建“中国—中亚法律查明中心乌兹别克斯坦分中心”。该中心将整合两国法律法规、典型案例和仲裁规则等信息资源,发布法律查明报告,为跨境投资与学术研究提供精准支持,是“建设同高质量发展、高水平开放要求相适应的涉外法治体系和能力,为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营造有利法治条件和外部环境”的具体举措。
在校际交流方面,代表团与塔什干国立法律大学达成师生互访、科研合作、资源共享等共识。双方将围绕“一带一路”争端解决、中亚商事法律、电子商务法律规制等课题开展联合研究。代表团成员师怡、刘学文在塔什干国立法律大学作专题讲座,介绍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和国际意义,指出“以人民为中心”的法治理念与乌方注重公正和民生的理念相通。讲座受到乌方师生热烈欢迎,有效促进了法治思想的国际交流与认同。
为拓展学生国际实务机会,代表团还与云德律师事务所签署合作协议,建立我校首个乌兹别克斯坦法律实务实习基地。双方将共同开展法律实践教学,指导学生参与案件代理和企业合规审查,实现“理论教学—实务实践”贯通培养,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“培养一批政治立场坚定、专业素质过硬、通晓国际规则、精通涉外法律实务的涉外法治人才”的方向指引。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“推进涉外法治工作,根本目的是用法治方式更好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,促进国际法治进步,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。”此次出访是西北政法大学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、服务国家涉外法治战略的重要举措。学校将以此为契机,深化中乌法律交流合作,推动“一带一路”法治共建,为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法治秩序贡献中国智慧与高校力量。
(供稿:国际交流与合作处 撰稿:王英建 审核:陈梦琦)